地点
“剑南道”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遣宣劳使诰 初唐 · 睿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九
朕恭巳无为。留神元默。
俯顺历数。佥谋公卿。
式命元子。祗膺宝位。
今庶政逌新。光华肇启。
但恐天下至广。未达朕心。
故临遣使臣。宣扬朝典。
宜以膳部郎中萧瑗为河南道宣劳使。谏议大夫杨虚受河北道宣劳使。
赞善大夫薛植为淮南道宣劳使。殿中丞薛麟为陇右道宣劳使。
宗正卿姜晞河东道宣劳使。司门郎中李诚关内道宣劳使。
工部郎中高绍剑南道宣劳使。太子右谕德萧宪为山南道宣劳使。
宋王府司马裴纲为江南道宣劳使。谏议大夫宁悌原岭南道宣劳使。
分遣蒋钦绪等往十道疏决囚徒宣慰百姓制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二
惟刑是恤。止杀之深仁。
宁失不经。好生之大德。
朕躬膺丕业。思济元元。
下之陷辜。上教不至。
在予之责。何咎于人。
今履端肇绪。阳和献岁
思布德泽。惠此囹圄。
将宏恺悌之恩。以顺发生之气。
其天下见禁囚徒。死罪宜降至配。
流。巳下罪悉原之。
都城内委中书门下当日疏决处分。京城留守制到日处分。
仍令中丞蒋钦绪河南大理少卿明圭往关内。
刑部郎中张樽往河东水部郎中崔恂山南东道
右庶子高仲舒江南西道职方郎中郑绩剑南道
秘书丞张履冰往淮南道殿中侍御史孙济往陇右道
赞善大夫张景幽往河西道右谕德李林甫山南道
主客郎中张烈江南东道。并即驰驿发遣。
所至之处。疏决囚徒。
宣慰百姓。其有穷乏交不存济。
及侍老行人之家有疾苦者。各令州县量加医疗及赈恤。
岭南五府。碛西四镇
非流配效力等见禁囚徒。各委节度使及本管都督府处分。
布告遐迩。知朕意焉。
安州刺史杜公神道碑 唐 · 杨炎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二
受正性者德之元。
纂重侯者业之盛。
君子体仁以合德。
积厚以感通。
著于神明。
于祚允者。
其惟杜公乎。
公讳鹏举
字某
其先京兆人也。
七代祖讳模。
后魏濮阳守。
卫人宜之。
子孙世居东郡
故今为濮阳人
夏有豢龙之官。
封唐杜之国
世载侯伯。
勋藏晋鲁。
公锡命。
元旗火龙。
拯三代之衰。
参五霸之业。
斯保姓之始也。
汉有建平侯
策定中兴。
晋有当阳侯
克并南夏
其食酆鄗。
盛西郊之黻冕。
其分荆濮。
胙东国之山河。
斯不朽之宗也。
濮阳陈留太守讳亮
陈留高祖北齐胶州刺史竟陵公讳伽。
竟陵生曾祖雁门太守讳保
雁门生大父唐苏州司马讳义宽
苏州生皇建平侯荆益二州大都督府长史讳慎行
贞孝公秉哲以辅先朝。
黄门戴天以成大业。
自魏七代。
以方岳登闻
在唐两朝。
以台衡致理。
斯迈种之仁也。
贞孝之兄。
黄门之考。
天修其爵。
地富其才。
神抱虚廓。
智藏蓍蔡。
口目河海。
仪刑嵩华。
学可以掌邦教。
词可以宣国风。
少与范阳卢藏用隐于白鹿山
以太夫人有疾。
清河崔沔同授医于兰陵萧亮。
声色以微以诚达。
疵疠之祥以气变。
属先府君作镇荆楚
有诏门子侍禁闱。
起家修武县
岁满。
以书判超等授济源
正议登朝。
右拾遗
升玉堂以谒圣君。
陈格言以利天下。
黄门侍郎张廷圭
国之髦硕。
洛州长史皇甫知常
之标准。
美公志行。
尝与请交。
公精义入神。
洞究奥赜。
睿宗践祚。
冥感祥符
睹元期于化元。
启成命于幽教。
所以伫非常之运。
天所以归亿兆之心。
元宗时在东宫
表公所言。
请编史册。
时应令赋诗。
御札批云。
毕公之任。
谅籍伊人。
思入风雅。
灵通神鬼。
后以亲累出为岐州司仓
同州司士
开元初
上以中都稍食。
省河漕之徭。
大农器用。
赋晋山之铁。
牧马于归兽之野。
考室于迎春之宫。
关中始置疏决盐铁长春宫三使
诏以公为判官
明年。
天子东行河堤。
阹格兽之场。
开濯龙之沼。
停銮上苑。
留宴天泉。
酒酣乐过。
公献赋以讽。
于是有采章之锡。
著作佐郎太子左赞善大夫都水使者王府司马丰王府长史中散大夫安州刺史
公为政。
在上位畏于上。
贞一以守之。
斋庄以莅之。
其始也居右正词。
王侯向慕。
其终也疏通易。
礼化兴行。
方将坐周召之堂。
陈歌训之典。
法象魏。
登天庭。
而明德寿于中年。
壮图悲于下国。
命矣。
以某年月日。
终于官舍。
明年二月。
葬于寿安之南原。
遵遗命也。
夫人河南郡
尉迟鄂国公之孙。
邛州刺史瑰之女也。
抱含一之德。
友于君子。
受降神之祥。
克生元辅
天宝四载
终于山阳别业。
其终祔焉。
从周礼也。
长子灵琼。
陈州太康主簿绍家祚而命夺其禄。
次子奉遥。
有异学而天丧其文。
荀陈同德
颜闵齐化。
季子山南剑南道副元帅特进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卫国公鸿渐
身负苍旻。
气和鼎饪。
符合斯运。
以道佐唐虞。
文系训谟。
化齐混象。
大勋格于皇极。
厚宠扬于祖考。
府君先赠太常
再荣师保。
夫人旧封宜阳
增号某郡。
三锡桓公之命。
是尊孟母之贤。
公主忠孝。
根仁义。
事亲有极致之道。
执丧有宁戚之哀。
威废鞭笞。
愠忘诮让。
其立身也。
冥观天理。
合含幽鉴。
强志通于众艺。
敏行求于古人。
考声教。
观历象。
动合灵祇之赞。
顺阴阳之和。
其达诚也。
忧喜极中。
权利交丧。
历官十二。
远悔吝之形。
春秋七十。
抱纯精之气。
其保终也。
君子谓探命历。
诚也。
专药膳。
孝也。
补衮职。
仲山之志也。
颂王风。
吉甫之才也。
济美。
栾武之德也。
有后。
臧孙之庆也。
宜乎正训百代。
垂鸿千古。
存被先公之冕服。
没为天子之元老。
勒钟鼎。
建庙堂。
金石以颂声。
邱陵以表隧。
乃假词末学。
观德将来。
铭曰。
于赫太师
德音孔遐。
道之气象。
物之精华。
文学邹鲁。
羽仪邦家。
选于帝庭。
帝庭有仪。
闻于宫府
宫府允。
明晦光耀。
际含天机。
识真紫极。
建𣄣青蒲。
熊负金印。
蛇蟠朱组。
时哉功名。
海变今古。
精魂归复。
宜阳之下。
我有冢嗣。
为王宝臣。
德延没世。
功被生人。
岸谷磅礡。
邱陵故新。
苍苍颂石。
万世遗尘。
感梦(梦故兵部裴尚书相公 中唐 · 元稹
十月初二日,我行蓬州西蓬州:治所在今四川仪陇南。《通典·州郡五》:“蓬州,古巴国之地……后周蓬州(原注:因山以为名),隋初郡废……大唐复蓬州,或为咸安郡。”)
三十里有馆,有馆名芳溪芳溪:馆驿名,故阯在今四川省仪陇县南。)
荒邮屋舍坏,新雨田地泥。
我病百日馀(一作馀日),肌体顾若刲(刲:割。《广韵·齐韵》:“刲,割。”形容肌肤如刀割般疼痛。)
气填暮不食,早早掩窦圭(窦圭:即圭窦,形状如圭之墙洞。《左传·襄公十年》:“荜门圭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难为上矣。”杜预注:“圭窦,小户,穿壁为户,上锐下方,状如圭也。”)
阴寒筋骨病,夜久灯火低。
忽然寝成梦,宛见颜如圭(颜如圭:犹颜如玉。圭,圭之古字,玉之一种。)
似叹久离别,嗟嗟复悽悽。
问我何病痛,又叹何栖栖。
答云痰滞久,与世复相暌。
重云痰小疾,良药固易(一作宜)(易:原作“宜”,据蜀本、卢本、杨本、董、全诗改。)
前时奉橘丸,攻疾有神功。
何不善和疗,岂独头有风(予顷患痰,头风踰月不差,裴公教服橘皮朴硝丸,数月而愈。今梦中复徵前说,故尽记往复之词)
殷勤平生事,款曲无不终。
悲欢两相极,以是半日中。
言罢相与行,行行古城里。
同行复一人,不识谁氏子。
逡巡急吏来,呼唤愿且止。
驰至相君前,再拜复再起。
启云吏有奉,奉命传所旨。
事有大惊忙,非君不能理。
答云久就闲,不愿见劳使。
多谢致勤勤,未敢相唯唯。
我因前献言,此事愚可料。
乱热由静消,理繁在知要。
君如冬月阳(冬月阳:《左传·文公七年》:“赵衰冬日之阳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奔走不必召。
君如铜镜明(铜镜:古代照面之用具,铜制,一面磨光发亮以照面,另面多铸花纹。直至近代,玻璃镜出现后,才逐渐被取代。),万物自可照。
愿君许苍生,勿复高体调(高体调:谓以高格调相标榜。体调,犹格调。)
相君不我言,顾我再三笑。
行行及城户,黯黯馀日晖。
相君不我言(一作握我手),命我从此归。
不省别时语,但省涕淋漓。
觉来身体汗,坐卧心骨悲。
闪闪灯背壁,胶胶鸡去埘(胶胶:鸡鸣声。《诗·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埘:在墙壁上凿洞以成之鸡窝。《尔雅·释宫》:“鸡栖于弋为桀,凿垣而栖为埘。”)
倦童颠倒寝,我泪纵横垂。
泪垂啼不止,不止啼且声。
啼声觉僮仆,僮仆撩乱惊。
问我何所苦,问我何所思。
我亦不能语,惨惨即路岐。
前经新政县新政县:属阆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南部县东南新政镇。《旧唐书·地理四·剑南道》(卷四一):“新政武德四年南部相如两县置。”),今夕复明辰。
窴窴满心气(窴窴:同填,充满。《玉篇·穴部》:“窴,今作填。”《广韵·先韵》:“填,满也。”),不得说向人。
奇哉赵明府赵明府:名未详,当是新政县县令明府,指县令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唐人则以明府县令……既称令为明府,尉遂曰少府。”),怪我眉不伸。
云有北来僧,住此月与旬。
自言辨贵骨(贵骨:主富贵之骨相。古人认为,人之骨骼、形体、相貌等与人之富贵休咎密切相关,察看其骨相,可预知其未来。),谓若识天真(天真:事物之天然性质或本来面目。)
谈游费闷(一作閟)(闷:原作“閟”,据蜀本、杨本、董、马改。),何不与逡巡?
僧来为予语,语及昔所知。
自言有奇中(奇中:意想不到地说准或猜中。),裴相未相时。
读书灵山寺灵山寺又名凤凰寺报忠寺,故阯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住处接园篱。
指言他日贵,晷刻似不移。
我闻僧此语,不觉泪歔欷(去声)
因言前夕梦,无人一相谓。
无乃裴相君,念我胸中气。
遣师及此言,使我尽前事。
僧云彼何亲,言下涕不已。
我云知我深,不幸先我死。
僧云裴相君,如君恩有几。
我云滔滔众,好直者皆是。
唯我与白生白生:指白居易元稹最亲密之朋友,与元稹俱曾受知于裴垍。),感遇同所以。
官学不同时官学:旧时官府设立之学校。唐代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皆属官学。此指在官学就读。),生小异乡里。
拔我尘土中,使我名字美。
美名何足多(多:重视。《汉书·张耳陈馀传》:“张王已出,上多足下,故赦足下。”颜师古注:“多,犹重也。”),深分从此始(一作治)。(始:原作“治”,据蜀本、卢本、杨本、董、全诗改)
吹嘘莫我先(吹嘘:原指言论有所抑扬,后多指为推荐某人而加以称扬。《后汉书·郑太传》(卷七十):“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李贤注:“枯者嘘之使生,生者吹之使枯,言谈论有所抑扬也。”),顽陋不我鄙。
往往裴相门,终年不曾履。
相门多众流,多誉亦多毁。
如闻风过尘,不动井中水
前时予掾荆(掾荆:指被贬江陵士曹参军。掾,见卷2《竹部》注。荆,江陵府属古荆州,故云。),公在期复起。
自从裴公无,吾道甘已矣。
白生道亦孤,谗谤销骨髓。
司马九江城(司马:指任司马官职。司马,见卷3《野节鞭》注。九江江州之别称,今属江西。《旧唐书·地理三》(卷四十):“江州中:九江郡武德四年林士弘,置江州……天宝元年改为浔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江州。”),无人一言理(理:申辩,辩白。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下邽笞外按小儿,系御史狱,公上疏理之,诏释下邽,而以华州刺史大理卿。”)
为师陈苦言,挥涕满十指。
未死终报恩,师听此男子。
南宋 · 释妙喜
 押职韵
通身一穿金锁骨,堪与人天为轨则。
要识临济小厮儿,便是当年白拈贼(以上同上书卷三 《罗湖野录》:邵武吴学士伟明,参道于海上洋屿庵。别去未几,于剑南道中有省,乃颂妙喜老师室中所问十数因缘,遂致书以颂呈,谓不自谩也。妙喜即说偈證之云云。)
雅州蒙顶茶记 宋 · 王庠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六
自古本出巴蜀,晋孙参军楚作歌,尝言之矣。
唐陆羽著《茶经》,言当时出之郡四十有三,剑南则称彭、绵、蜀、邛、雅、泸、眉、汉。
及验于《唐志》,贡茶之郡止十有六,剑南道雅安一郡而已。
以天下奉一人,固必献其尤者,雅之冠蜀,固可知矣。
然鸿渐不推高雅品,何哉?
切有所疑而质之他书。
如范蜀公《东斋记》言雅安蒙顶绝异于他茶谱,李公内翰《图经》、雷史君太简轩录》皆言蒙顶上清峰不特冠蜀中,自最天下。
以寡敌众,则众者是,鸿渐之论非矣。
然又尝思之,鸿渐之鉴,非昧于也,其失盖亦有自。
按鸿渐生于开元二十一年,幼育于竟陵积禅师天宝中沧浪邑,后负书火门山至德初过江,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湄。
上元辛丑岁,时年二十有九,自作传云有《茶经》三卷,则知《茶经》之作在江、湖间矣。
江湖之上,福建非远,尚言未详而往往得之,况蒙山僻在西之隅,则上清绝品,想鸿渐未尝得之也。
雅安肃宗乾元罢贡,而《沔城纪异记》云,代宗大历初,鸿渐自吴兴召至宫中,与积禅师烹茶,是时宫中已无蒙顶矣。
然当时岂独鸿渐不得之,如李谪仙、杜子美,困游流落为剑南羁客,无片章只句略誉蒙之美,岂非时人以天子委弃无用之物,不精其制造耶?
鸿渐之后四十馀年,长庆大和间,韦齐休佐使云南,过蒙山下,《行记》云「蜀茶尽出于此」。
李丞相德裕入蜀,得蒙沃于汤研之上,移时尽化,以验其真。
白乐天复有《琴诗》云:「琴里知闻惟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天下茶品多矣,乐天特言蒙山,是知后人叹幽振滞,稍稍升赏得为天下之最,决无疑也。
鸿渐《茶经》云:「生烂石沃土者上,紫者上,者上,叶卷而若始抽者上」。
第七篇复具言久服得仙之事。
今上清所出,皆备有四上之美,又其始生在春冬之交。
密云霏雪蔽覆,若有神物护持,故紫笋之英,岁得甚少,此亦秀气所钟,天自珍惜。
既末之,不特味甘色白,又其性温暖,久服不令人患冷,非他之比。
《茶谱》说蒙山遗事,昔有病僧遇一老人,教服上清,后得道青城山
此正与鸿渐载《神异记》,陶洪景《杂录》言丹丘子事相类,亦与李太白荆州玉泉真公服仙人掌事同。
但恨鸿渐非蜀人,既不得见其初生四上之美,又不详知病僧得仙之事耳。
乾元罢贡之后,蒙山不得入禁中,于今三百馀年。
本朝蔡君谟叹鸿渐不第建安之品,遂以建茶作为龙凤团以进。
欧公永叔称建团,宫嫔多缕金花于其上,虽宸恩殊锡亦所稀得,目建茶擅贵,而蜀茶益不振。
君谟闽人,未尝游剑外,故亦不知蒙顶紫笋本天下第一。
嗟乎!
蜀本西伯道化、文翁德教之国,惟其邈在西南数千里之外,故凡物不能自达而速显于时,韬光晦迹,岂止蒙山而已哉!
是可叹也。
西风乾隆戊辰 清 · 弘历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六
西风一夜枕上闻,凛秋感触愁怀纷。
四时代嬗来复去,万缘梦幻合必分。
重衾已觉轻寒切,夜台谁伴凉更彻。
桂月光浮万寿觞,往岁欢娱忍重说。
今年偏觉寒来早,触景遥忆剑南道
黩武开边夙所戒,以顺应逆古有道。
金川地险碉寨坚,迁延用致我师老。
运奇折冲无善术,涓涓不塞虑因小。
彼地六月雪片飞,嗟哉士卒霜戈抱。
钤辖厅重建报忠堂记绍兴十六年 南宋 · 朱辂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一、《成都文类》卷二八
唐自天宝以后置使剑南道,为西川节度,治成都,而五季之乱不一姓。
宋兴,艺祖受命,首发畿甸兵番大戍蜀,而内选侍从执政望人为守帅;
置二护军,掌尺籍五符,以与府帅联职而钧其任。
建东西二寺以处之,号东西钤辖,而故老相传,号两衙
建隆至靖康,阅百七十年,而规模建置如初日。
西钤之居旧有堂,榜曰「报忠」,盖大观初高侯伟所治,实创名之,而以转运判官周侯焘之文志其事及其作堂落成之岁月,而磨石书刻而碑之。
建炎中,朝廷始命枢臣奉使宣抚四川号处置,而听其以便宜黜陟。
于是加府帅安抚而省西钤之员。
所居之官既不复嗣其前,而堂之栋宇榱题谨存于荒园废址之间。
逮今二十有三年,而闾井皂隶、樵苏牧圉,蹂躏出入,游居参错于其下。
绍兴丙寅之岁,刘侯光辅始以右武大夫莅其职于东钤之公馆,考其官职存废,而惜其堂之寖以坏也,乃度地鸠材,更筑于所治,而徙寘碑石于堂中。
悉所得旧材,撤去腐败而易以新。
以个,木之栋楹梁衰者以枚,椽以枝,合三千五百九十。
砖之大而磨者以方,狭者以条,瓦以半,合二万三千三百。
堂之深,三丈八尺,而广加二十之一。
工以日计者,合役夫七百五十二。
起于绍兴丁卯正月,以丙戌
而讫于三月戊子,而役以成。
其经理营度,皆侯意所自出,而数十年将坏之屋,鼎新于一日。
侯之说曰:「钤兵之官,一职而二员,一废一存,而职不改其旧。
况其名报忠,而光辅之来,犹不异于建官之初,而使前人之志泯没而不传乎?
光辅世将家,出入宿卫扈从,边陲为捍禦,蒙宠遇于朝者不一世。
上幸不弃,录其薄效微劳,使治兵蜀土以禄其家,日夜思自奋励,愿效尺寸,副恩奖。
新斯堂也,追维昔人名堂之意,朝夕而思之,以无忘吾家世事君许国之初心,岂其游观燕享之适哉?
是宜书」。
侯居官无所茍,自始至至且去,啬衣节食,收理其遗弃材植,葺其楼亭斋閤堂宇敝陋者十有四,而楼之四周,增屋亦二十间。
又惜公宇岁久将仆者相继,馀所经历,率匠意区处,将次第营理之,期必葺乃已。
而于兹堂之役,尤致意焉,其知为臣之义也欤。
绍兴十六年记。